92歲將軍和91歲院士帶頭點亮數字中國院士港
由數字中國發展戰略工作委員會主辦的數字中國院士港啟動儀式1月3日在北京市海淀區萬壽賓館會議大廳隆重舉行。“數字中國院士港”平臺旨在匯聚國內外頂尖院士資源,實現聯建共建院士專家資源庫,達成資源共享與智能匹配;打造數字化科研環境,提升科研效率與創新能力;促進產學研深度合作,加速科技成果轉化;構建數字化管理與服務體系,優化科研與產業生態等職能。聚焦科研創新、交流合作、成果轉化和智慧傳承,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深度融合,打造國家級數字化科研與產業協同發展的舞臺。
(從左至右分別是李青山、石恒臣、侯云春、吳忠澤、胡振民、劉精松、紀明波、滕吉文、李殿仁、苗全義)
以“智匯數字中國·院士揚帆領航”為主題的院士港啟動儀式環節,劉精松、胡振民、紀明波、吳忠澤、滕吉文、侯云春、李殿仁、石恒臣、苗全義、李青山10位領導、將軍和院士一起啟動。點亮了“數字中國院士港”的燈塔,標志著“數字中國院士港”揚帆啟航。
(右五是92歲的劉精松上將、右三是91歲的滕吉文院士)
在這十位院士當中,其中有兩位“90后”,一位是92歲的劉精松上將,一位是91歲的滕吉文院士。他們用自己實際行動啟示當代年輕人,要與時俱進,跟上數字化時代的步伐;他們更引領越來越多的“銀發年輕人”要活到老、學到老。我想這也是他們長壽的秘訣之一。
(90歲以上的將軍和院士學習依然認真)
劉精松,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。1933年生,湖北省荊州市石首市人。1951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,入齊齊哈爾第七步兵學校學習。歷任迫擊炮連排長、高炮連連長,團作訓股參謀、團副參謀長、參謀長、副團長、軍教導隊隊長、陸軍某師參謀長、副師長、師長等職。1983年任陸軍某軍長,1985年任沈陽軍區司令員,1992年任蘭州軍區司令員,1997任軍事科學院院長。1988年被授予中將軍銜,1994年晉升上將軍銜,是中共十二屆至十五屆中央委員。
20世紀60年代中期,參加了援越抗美戰爭。多次組織諸軍(兵)種演習。1987年指揮部隊撲滅大興安嶺森林火災。國防理論著作和論文甚豐,主要有《軍隊基層管理教育概要》、《關于局部戰爭戰役指揮要訣》、《當代世界軍事和中國國防》等。(資料來自百度百科)
滕吉文,中國科學院院士。1934年出生于黑龍江哈爾濱,地球物理學家,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,吉林大學教授、博士生導師。1956年畢業于東北地質學院地球物理系;1962年獲得前蘇聯科學院大地物理研究所副博士學位;先后在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、中國科學學院昆明地球物理研究所、國家地震局地震地質大隊、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等單位工作;1999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。
滕吉文長期從事巖石圈物理學研究。于1985年獲中國科學院重大成果獎一等獎;1986年獲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獎特等獎、一等獎;1987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;1992年獲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一等獎。(資料來自百度百科)